常言道: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。” 作为一名深耕技术多年的我,内心也对管理岗位抱有向往。

最近公司组织参加了一场关于管理的培训,收获颇丰。为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,“用输出来锻炼自己的输入”,将这次培训的感悟记录下来,既是自我沉淀,也希望能给同样走在技术转管理道路上的朋友们一些启发。

效率至上

培训中,一个颠覆我以往认知,却又让我深以为然的观点是: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为效率负责。

“管理者要做的是什么?管理者只需要做一件事情,为效率负责的。”

这听起来可能有些"冷冰冰",似乎与我们常谈的"团队赋能"、“帮助下属成长"有所不同。培训中提到,后者更多是组织更高层面的目标,而一线管理者,最直接、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团队和组织的运作效率。

这让我联想到技术工作中,我们追求代码的效率、系统的性能。同样,在管理层面,效率意味着更优的资源分配、更流畅的协作流程、更快速的需求响应,最终达成组织和业务的成果。

这并非要忽视人的因素,而是说,所有的方法和关怀,最终都应该服务于效率的提升,这才是管理价值的直接体现。

化繁为简

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是"标准化”。

“你标准化的东西就越简单,越容易管理,越容易不容易出问题。”

在技术领域,我们对标准化的好处深有体会:统一的编码规范、标准化的提交流程(PR)、一致的部署方案、详尽的研发手册等。这些标准化的实践,不仅提升了代码质量和协作效率,也降低了沟通成本和出错风险。

培训中,对标准化的阐述主要围绕两大核心:

  • “动时分析”:复制优秀,提升整体

    培训中提到的"动时分析",核心思想是观察、记录和分析高绩效员工的工作方式与行为模式,从中提炼出关键的、可复制的动作和因素。然后将这些"精华"进行标准化,形成一套SOP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),推广给团队其他成员。这与我们技术领域常说的"最佳实践"推广异曲同工。

    比如,一位资深工程师排查复杂问题的独特思路、一套高效的代码调试技巧,如果能被有效拆解并标准化,就能让整个团队受益,快速提升整体的执行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。这强调的是将个体优秀经验转化为组织能力的过程。

  • 流程标准化:梳理脉络,保障畅通

    除了对个体优秀行为的标准化,培训还强调了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。无论是需求提出、开发、测试、部署,还是故障响应,一个清晰、标准化的流程能确保各环节顺畅衔接,减少内耗。

    例如,培训中提到,一个标准化的需求提交流程,应明确需求的格式、审批环节、评估方式等,避免因需求不清晰导致的反复沟通和返工。流程越标准,内耗就越少,执行就越高效。

对于管理者而言,将团队的工作内容、流程进行梳理和标准化,意味着:

  • 降低执行难度:让团队成员更容易上手和执行。
  • 提高整体效能:减少不必要的摸索和重复劳动。
  • 易于复制和推广:优秀的经验和方法能够快速在团队中普及。
  • 减少管理者的模糊指令:避免"你要提高一下主观能动性"这类让下属摸不着头脑的反馈。

标准化并非扼杀创新,而是在日常执行层面建立稳固的基础,让团队有更多精力去应对真正的挑战和创新。

再定义管理者

培训也让我对"管理者"这个角色有了新的理解:

  • 责任而非权力:管理的首要属性是责任,对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成果负责。
  • 不一定带人:只要你的工作业绩依赖于组织中的其他人,或者你能实质性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成果,你就在扮演管理者的角色。
  • 自我管理是起点:“自我管理是管理的起点”,只有先管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管理团队和事务。

这对于技术转管理的人来说尤为重要。我们可能先从管理一个项目、一个模块开始,即使没有直接下属,也需要运用管理的思维去协调资源、推进进度、确保结果。

转变思维

从一名技术执行者转向管理岗位,最大的挑战之一或许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。

  • 从"做事"到"通过他人做事":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亲力亲为解决技术难题,享受攻克难关的成就感。成为管理者后,则需要学会放手,相信团队,通过指导和赋能,让团队成员去完成任务。
  • 关注原则而非沉溺细节:培训中提到"不参与(已发生问题的)讨论,参与原则的制定"。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,更多地思考方向、策略和规则,而不是事必躬亲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。当然,这需要一个度,尤其在技术团队,适度的技术敏锐性仍然重要。
  • 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: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团队成员、其他部门甚至客户都能理解的语言,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。

思考与挑战

这次培训像一扇窗,让我窥见了管理学的冰山一角。作为一名技术背景出身的人,我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:

  1. 平衡"效率"与"人情":虽然理解了效率是核心,但在实际管理中,如何拿捏尺度,既保证效率,又不失人文关怀,避免团队成员感到被"物化",将是我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课题。
  2. 标准化与创新的界限:对于技术团队而言,创新是生命力。如何在推行标准化的同时,保护和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,避免僵化,需要智慧和技巧。
  3. 提升非技术能力:除了技术深度,沟通、协调、决策、风险识别、乃至文化建设(如培训中提到的避免"代际冲突")等软技能,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。
  4. 实践出真知:理论学习是基础,但真正的管理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。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,并在实践中不断复盘、迭代,将是关键。

结语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 这次管理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,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考。从一名技术人到未来的管理者,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,但也同样充满机遇。我将带着这次培训的收获,在实践中不断学习、反思和成长,努力成为一名既懂技术、又善管理,能带领团队创造更大价值的"将军"。

希望这些粗浅的感悟,也能为你带来一些思考。